2013年12月,上海“国资改革20条”将上海国企分为三类: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努力成为国际国内同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功能性企业,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
2014年3月21日,一份上海国资改革文件显示,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49家企业集团分类已全部确定。据统计,上述国企集团参控股的A股上市公司共42家,其中33家被划分为竞争类,4家为功能类,5家为公共服务类。毫无疑问,分类管理赋予了国企更加清晰的角色定位,从而也给他们的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功能性国资企业的品牌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在三类企业中,功能性国资企业的角色最为复杂。既不完全是竞争性的,也不完全是公共服务性质的,而是处于一种中间状态。纵观国内外国企的角色分工,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企业类型。这样一种角色定位,势必带来一个品牌认知上巨大的挑战,即如何扮演好“完成战略/专项任务”+“兼顾经济效益”的双面形象?
以本次公布的4家上市功能性国资企业之一的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他是上海解放后第一家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创建于1954年。建国初期,公司受上海市政府委托,承办外商在沪的房地产转让、租赁和买卖业务。五十年代末,公司在沪率先建造和出售了首批侨汇住宅。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公司营建的各类商品房已达百万余平方米,项目遍布上海各区县及部分外省市,品牌项目代表有中华企业大厦、淮海中华大厦、静安中华大厦、东方中华园、虹桥中华园等;上海最早最大的侨汇住宅"玉兰花园"、"海怡花园"等;最具影响力的上海春城、光明大厦、房地大厦、启华大厦、港泰广场、华侨大厦等;被誉为九十年代上海十大建筑景观的"古北新区",以及巴黎花园、罗马花园、鹿特丹花园等精品楼宇。1993年9月24日,采取社会募集方式设立而成的上市公司,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简称中华企业(股票代码:600675)。
跨入新世纪以后,中华企业实施重大的资产重组,完成了对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的并购。 并积极参与浦江两岸新一轮的开发建设,率先建成了浦东陆家嘴"财富广场"和北外滩"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积极投入中心地区包括旧区改造在内的城市建设、郊县一城九镇、南汇周浦和航头、宝山罗店、浦东花木等区域的开发,以及苏州、杭州、江阴等长三角地区的项目开发建设,开发建设了古北国际花园、古北国际广场、古北国际财富中心、苏州中华新城、南郊中华园、周浦印象春城、宝山罗店美兰湖中华园等高档住宅和商务楼;以及古北佘山国际别墅和浦东香堤岭别墅。
不难看出,以中华企业为代表的功能性国资企业,历史悠久,根正苗红。既肩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又参与了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市场竞争。然而,从品牌的角度,我们却发现,有着诸多历史的、现在的、政治的、经济的丰厚资源的这类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品牌影响力,不可谓不是一种遗憾。
品牌战略是企业的核心战略。没有品牌战略指导做品牌建设,就像盲人骑瞎马。分类管理其实为系统的国资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一个契机,但并没有根本解决企业的品牌战略问题。企业角色和分工做了清晰界定,企业可以借此机会,重新梳理自己的品牌战略规划。还是以中华企业为例,在功能性国资企业角色既定的情况下,至少应该清晰回答以下八大品牌战略问题:
1、与这个角色定位对应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什么?
2、“中华企业”这四个字,代表什么社会价值,体现什么社会承诺,呈现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如何用好历史和现实的核心优势塑造品牌形象?
3、“中华企业”品牌的核心利益相关体是谁,应该向他们传递什么品牌信息?
4、“中华企业”未来发展哪些业务,哪些业态是企业的立足点,哪些业态是企业的增长点?
5、“中华企业”品牌如何与项目品牌良性互动,哪些项目品牌应该用“中华”二字,哪些项目品牌不用“中华”二字?
6、哪些项目体现自己肩负的责任,哪些项目又是代表“中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明星?
7、中华企业品牌管理体系如何确保品牌战略规划落地?
8、中华企业品牌资产如何评估、监测?
此外,上海功能性国资企业还具有定位于“上海服务”的天然优势。竞争类企业更多从事生产制造行业,公关服务类企业更多提供本地民生服务。上海功能性企业既参与市场竞争,又主要从事服务业务领域。因此,相对于“中国制造”、“上海制造”,上海功能性企业完全可以借助“上海”城市品牌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打造一个更具差异化和影响力的“上海服务”品牌,从而深化“上海”城市品牌的内涵,形成企业品牌深化城市品牌、城市品牌为企业品牌背书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