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自2005年开始至2020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以每年新增婴儿数量1600万累积计算,到2028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而随着80后父母数量的增加,儿童市场蕴藏着强大的购买力。如今中国的婴童产业量仅次于美国,在市场容纳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儿童市场正迈向万亿级“富矿带”。
另一方面,家长在孩子培养方面更加突出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身体素质的重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计划”等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促进了青少年体育消费市场的增长。
运动品牌集体发力儿童市场
本报记者 马 敏
时值“六一”,京城各大商场的童装柜台前人头攒动,运动品牌的童装专柜以及运动品区内的儿童专区,尤其火爆。80后辣妈成为消费主力,当然,其中也不乏出手更加大方的“孩儿他爸”。与此同时,而在各大电商的首页,儿童运动品牌一枝独秀。
对于正处在调整期的国内运动品牌来说,尚无品牌领袖的儿童市场似乎成了“救兵稻草”,近年来各路资本纷纷进驻:安踏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童装品牌,之后建立起儿童事业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布去年也开始了面向二三线市场的童装发展战略;百丽也开始在儿童鞋服领域进行收购;今年3月份,李宁又宣布将儿童运动市场业务作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将李宁品牌独家授权给天津市宽猫咪儿童用品有限公司,为5-12岁的儿童提供运动产品。消息一公布,就有业内人士表示,李宁主品牌品类已经够多,此次将品牌授权,再次证明了儿童市场这块蛋糕太“诱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童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规模,而童鞋产品则有300亿的市场容量。
其实,在国内运动品牌发力儿童市场之前,国际品牌阿迪达斯和耐克就已经在2001年、2002年分别进军童装市场。对此,某运动品牌童装的代理商表示,相对于成人市场,儿童市场的诱惑在于孩子正处于快速长身体的时期,换装速度快于成人,且市场收益不小。特别是像“80后”的年轻新潮家长,舍得为孩子花钱,其选购心理也逐渐从“爱卡通”转变为“爱运动”,市场潜力巨大。另外,国内的童装市场品牌比较混乱,耐克、阿迪达斯虽然做得比较早,但市场占有率并不大,进军童装领域正当时。
当然,由于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不断成熟,对童装的研发设计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简洁、实用、童趣、舒适和环保等。同时,随着国内品牌市场的相对成熟及80后父母对成熟品牌的选择,从客观上对童装品牌的原创设计、市场细分、品牌定位、品牌形象、终端运营、营销水平等综合实力及品牌理念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也使得大多数童装企业将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重新出发。
不过,在童装品牌的激烈竞争中,记者也发现了国内运动童装品牌的一些问题:比如真正的专业程度还不够;童装的年龄段划分不细致,相比幼童,中大童的服装设计比较混乱,大童服装市场概念比较模糊;产品同质化严重,且价格也仍集中在中高档。
据了解,目前国内婴童装市场尚未形成领导品牌或规模上10亿元的企业,国内运动品牌集体发力,谁能脱颖而出,还需拭目以待。
从竞技到兴趣 培训市场在转型
本报记者 马 敏
在北京小武基桥附近的一片足球场内,总会出现很多孩子的身影,他们都是万国群星足球俱乐部的小球员,这家由英国人创建的俱乐部通过“踢足球、学外语”活动拉拢了不少孩子家长的心,来这里报名参加足球培训的孩子已经超过了1500人。对于孩子家长来说,愿意斥重金来这里培养孩子,不仅是因为足球,还有这里良好的训练环境。他们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提升孩子的整体素质。
而一度被看好的“体育达标班”等体育培训,却显得有些冷清。从招生来看,每逢中高考、体育考试之前,会有部分孩子来报名,其他时间则是门可罗雀,而从培训时间来看,一周甚至一个月的加强型训练,并不能为孩子带来成绩上的突破,相反坏了孩子对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性质。
相关调查显示,家长们对于培养孩子“终身体育”的意识正在加强,强身健体和增强意志,成为家长让孩子参与体育培训的首要目的,而且近9成的家长认为参加体育培训对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会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健身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先后接待过不少儿童体育培训班,留下来的要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培训,要么是更加注重心志培养的培训班,“因为太注重竞技锻炼,培训课程相对枯燥,以往受家长和孩子追捧的减肥班倒少了几分人气。相反,看似和竞技无关的幼儿体育舞蹈班,现在就格外受家长追捧,人气很高甚至都报不上名。”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80后父母培养孩子的观念有很大转变,运动是个好载体,他们更希望通过体育培训让孩子见世面、交朋友、培养心智,从而“一举多得”。而这种美好的愿望也促使家长们不惜重金将孩子送进体育培训班,“钱不是问题,课程很重要,环境很重要。”
巨大的市场缺口,年轻家长观念的更新对于体育培训市场释放出了更多积极信号。但也正因此,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滋生隐忧:教练队伍鱼龙混杂、培训班管理缺失、安全无从保障、概念大于实际操作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在体育培训市场积极转型中,如何让其健康发展、让家长和孩子满意引人深思。
“孩子的钱好挣” 要会挣
贾海红
“爸爸,我想学一样乐器。”
“好啊,儿子,给你根筷子学指挥去吧!”
“啊?”
“这有什么,你要真想学音乐,吹口哨也是一种演奏方式。”
以上虽是坊间笑谈,但也说明一个道理:关键是要孩子有兴趣真想学。少年儿童体育培训市场也应遵循“点火”而不是推车的教育规律,激发、保护孩子对于运动的兴趣,科学、有趣地安排培训内容,和孩子们一起动起来,使其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一家具备国际化视野、教育理论中西合璧的培训机构,拥有优秀的专业教练、运动员,如此雄厚的师资,就一定能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培训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事少年儿童体育培训,首先要了解其成长的生理、心理规律,要能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练在一起,尤为重要的是要真正热爱并且尊重孩子,亦师亦友。目前,针对少年儿童的体育培训则缺乏监管,从业者也无资质认证,其培训效果因无法量化也就流于粗放和形式。
都知道妇女和儿童的钱好挣,但是挣儿童的钱时,更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端正经营动机,强调企业的良心与自律。儿童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无论是有形的服装、玩具、体育用品和器材,还是无形的培训,重则涉及人身安全,轻则关乎每个家庭。若因缺乏诚信造成信任危机则更难挽回,毁掉的将是整个行业的根基。儿童消费产业不仅是朝阳产业,而且是长青产业。如何保证基业长青,企业需要在品牌建设、产品质量、行业监管上下工夫。
至于运动品牌高调进军儿童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据中国服装协会童装委员会秘书长刘嘉透露,我国童装业已拥有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以及50亿件的生产规模。对于运动品牌来说,如何避免重陷同质化竞争、苦打价格战的红海,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文章来源:中国体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