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一句“中国7万茶企业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让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不胜烦恼,日前,王庆郑重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其实这句话是对我2006年发言的一个曲解。”中国茶企远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么脆弱。
但是,中国茶业“有姓无名”的现状,还是让业内人士扼腕。而中国茶企选择的以“茶道”自救的道路似乎又将中国茶业推到了另一个尴尬的境地。中国茶企该如何赶上“立顿”?
令中国茶企蒙羞的数字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约有7万家茶企,一年茶叶总产值约300亿元,而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的年产值就达200多亿元人民币,可见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家英国立顿。
联合利华2009年的年报显示,在联合利华的品牌阵列中,有11个主力品牌,这些品牌中每个品牌的年收入超过10亿欧元,茶叶品牌“立顿”正是其中之一。
今年2月,联合利华公布了2010全年业绩,包括立顿在内的冰激凌与饮料业务全年收入86.05亿欧元,与上一年度的77.53亿欧元相比,增长约11%,在业绩报告中,联合利华特别指出,立顿在中国市场增长喜人。
对于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个“立顿”的质疑,王庆表示:“举个例子,2009年中国茶叶作为农产品,产值是500亿元,‘立顿’是工业生产,计算的是工业产值,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估计中国茶叶在流通中的升值之后,行业GDP也应该有1200亿元,远超立顿。”但不容忽视,环视单个中国国内茶叶企业,“立顿”确实没有对手。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中国茶叶行业百强评选中,中粮集团旗下的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中茶)连续五年排在首位,而据此前媒体报道,中茶2011年的销售额目标是20亿元,与最保守的“立顿”收入10亿欧元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除此之外,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2010年1~6月,我国茶叶共出口14.73万吨,出口金额约3.61亿美元,平均单价2447美元/吨,即约17元/公斤。
根据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资料,2010年上半年,斯里兰卡茶叶出口143300吨,价值713亿卢比(6.35亿美元),约为30元/公斤,比中国的茶叶出口均价高出了近一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姜爱芹表示:“其实目前中国一些茶叶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价格并不低,但是因为中国大多数出口的是原料茶,包装好的制成品茶出口的量非常少。”她解释说,“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茶叶出口大多依赖进口商,根据进口商的需求来出口相应的产品,很多进口商都有自己的品牌,只需要原料或初级产品。”
斯里兰卡政府今年将向散装茶等初等产品加税,以限制初等原料产品的出口,鼓励本国企业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这对中国茶企是一种启示。
中国茶企如何赶上立顿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我国茶树种植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的50%,居世界第一;2005年超过印度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中国出产的茶叶中,以绿茶为主,2007年,中国绿茶产量87.4万吨,占全部产量的75%。但据农业部数据,世界茶叶贸易中,红茶占85%以上。
而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随着现代社会健康饮食概念的深入人心,从现在起到2019年,世界绿茶的出口量将以每年5.5%的增速超过红茶的1.8%,中国茶叶出口有很大提高空间。
不过,中国茶业急需改变“有姓无名”的现状,即虽有耳熟能详的如铁观音、乌龙等产品,但却没有一个好的品牌。王庆说:“中国茶叶产品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茶叶品种不同,茶叶品牌也大多集中在某一个地域的具体品种内,要想创造全国性的品牌,必须调整产品结构,跨地区生产。”
而且,与散装的中国茶叶需要浅斟慢酌相比,“立顿”以袋装茶即冲即饮的形式让饮茶跟上了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成为一些都市年轻人、白领阶层的挚爱,演化为一种流行休闲文化的符号。
多数中国茶企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不少茶企在大力渲染中国的饮茶文化,讲茶道、比茶艺,慢节奏的“茶道”与现代生活联系较少,远离普通百姓的生活,这对于推广茶产业用处并不明显。王庆表示:“本来是希望文化搭台,茶叶唱戏,结果是文化似乎又将中国茶业局限到了一个小范围内。”
姜爱芹说:“中国茶产业未来的真正出路在于学习‘立顿’,培养大众消费市场。”中国茶企业需要将茶变成一种生活的必需品,更多地进行产品开发,降低生产成本,开启全国范围内的茶消费市场,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两条腿走路”是中国茶企日后发展的必然方向。
本报记者了解到,国内的龙润集团已经如“立顿”般生产袋泡茶,袋泡茶在其销售中所占的份额只有10%~20%,主要依靠的销售渠道是连锁加盟、零售和企业机关团购,目前其在全国范围内有近200家加盟店,2010年一年在华东地区就增加了近20家,每一家的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
龙润茶走的是相对的高端路线,明年将推出Office Tea,价位和立顿袋泡茶价格差不多,龙润茶连锁事业部营运经理李涵琳说:“我们主要依靠的是口碑营销,没有进超市销售,超市进场的成本太高,我们很难负担,我们逐渐在增加广告的投放、网络宣传,但是我们要慢慢来,立顿那样的大规模投入我们是做不到的,资金流动的周期会跟不上。”
除了资金和定位区别外,姜爱芹认为,超市的产品是标准化生产的,标准化是形成一个大众品牌的基础,而中国的茶叶恰恰就是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也是中国茶叶很难在超市上架销售的原因。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